福州[切换城市][登录][注册]
搜索风云榜 | 免费发布信息 | 会员签到免费发布信息网址大全

安保工作中网络舆情的风险因素分析

2018-3-7 9:14:42 浏览:313次

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,公民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,虽然八项规定出台以来,安保形式有所改进,但是仍可能存在引起网络舆情事件的风险。
因为,安保主体和安保措施是网络舆情产生的源头和根本,也就是说,安保工作本身是网络舆情产生的内因。
因此,通过分析安保工作容易产生网络舆情的风险因素,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安保部门的应对能力。

安保执勤主体方面在安保任务中,执勤主体不仅包括专门的安保人员,也包括在其指导下的社会保卫力量。
这些社会保卫力量可能是一名普通保安或任务志愿者,他们在任务的外围、与外部群众接触多,是最容易产生网络舆情的环节。
原因可以归为两点:

(1)网络舆情的思想认识不足执勤人员对网络舆情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。
一方面,网络舆情的重要社会影响没有根植在执勤人员的头脑中,网络舆情是只是在网络中运行,是不现实的,殊不知其对线下社会的重要影响;另一方面,少数人抱有“我是在为‘领导’执行安保任务,没有人敢制作这方面的网络舆情”的思想,认为网络中形成的舆论场不会疯狂到哪里,传统媒体的巨大权威仍然无法撼动,总是采取回避和轻视的态度,忽视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规律,认为对舆论场的掌控还在自己可及范围之内,这都导致了执勤人员低估网络舆情的巨大社会影响。

(2)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不足网络舆情的应对离不开尚巧善变的技能。
应对方法正确,事半功倍;方法不对,事倍功半,甚至事与愿违,平添负面舆论,加大处置难度。
安保执勤人员应对网络舆情的技巧普遍不高。
主要由两方面原因,一是执勤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应对技巧培训,媒体素养不高,不知道如何与媒体、网民打交道,遇到事件后也不知道如何恰当处理;二是执勤人员工作压力大,特别是一些重大安保任务,执勤强度大,经常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,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受到不良刺激时,不注重控制个人情绪,极易引发网络舆情。

安保执勤措施方面,外宾安保措施中的舆情风险因素在一些非知名外宾安保勤务中,外宾住地多是豪华宾馆,这些宾馆也对外开放,网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外宾。
外宾外出活动时,由于地域、人情的差异,外宾的某些举止或行为可能会引起周围群众的关注,一些好奇的群众可能会拿到“朋友圈”去晒一晒自己的见闻,关注的人多了就可能引起舆情事件。

大型活动安保措施中的舆情风险因素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,虽然安保措施缓和了很多,但是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。
如在安保工作中不注意安保形式,限制过多,影响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正常秩序,有可能在安保活动现场周围引发群众围观和群体性滞留,极易引发网络舆情。
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和经济的迅速发展,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在我国举行诸如G20、博鳌论坛等大型活动也越来越频繁,经常有重量级的要人前来参加。
大型活动具有场所公开、人群密集、财物集中、规模宏大、持续时间长、节点特殊、临时搭建设施多且随意性强、媒体关注、情况复杂、安全隐患多等特点,活动中容易发生踩踏等各种治安事件(灾害事故)。

因此,安保措施数量多、种类杂,如社会面管控,交通秩序管理等,这些都有可能涉及民众的权益,若事先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做好,则有可能触发网络舆情。
例如在一次安保工作中,进行路线管控的交警以“为领导服务”的理由,拦截社会车辆,结果引起网络舆论的猛烈轰击,不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,还影响了要人的政治形象。

政府在对安保舆情进行管理时,可以借助类似蚁坊软件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,做好相关舆情信息的实时全面监测,以便更好地做好舆情应对,提升安保服务水平。

安保舆情监测:http://www.eefung.com/

“安保工作中网络舆情的风险因素分析”该信息由会员自行发布。采用请谨慎,不贪小便宜,以防上当!
© 2007 - 2024 版权所有 娃酷网 粤ICP备19125541号-1